发布信息[简单30秒] 永城房产交流QQ群评论:145705250 收藏本站热 · 网站介绍 · 联系客服 · 网站声明 · 使用帮助 · 手机版

永城信息港

免费发布信息
永城信息网——永城实用信息网站,永城人的同城生活信息网站
河南·永城地区生活信息网站,服务永城2区29乡镇162万人口
当前位置:首页 -> 好好临帖 就有希望

好好临帖 就有希望

发布时间: 2016-01-13  收 藏  打 印

640*60
□ 孙 荪
   河南美术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“作家的书画”系列,是一件有深意的创举。当代作家的书法并不令人看好,这是时代性的憾事。但是,作为中华文化奇葩的书法,要想可持续灿烂,不应当忽视文学家的责任,而必须寄厚望于文学家。这也是历史经验的反复昭示。文墨相生相谐相映生辉是中国书法的基本生发机制。作为这个系列出版物最先的成果,我的墨迹风景呈现给读者,除了衷心感谢玉成此事的出版社、吴健甫、冯杰以及新海岸诸君,特别是题签作序的张海、周俊杰二位兄长,还有一点有关书法的体悟和意见贡献于大家。
   书法之于我,有一个清楚的时间界限:花甲之前只是写字,花甲之后才算书法。
   不客气地,也可以说是客观地说,我字写得不赖,从中学甚至从小学时代,大家都说我有一笔好字。但是,真正拨云见天入书法之门,进而对书道有所参悟,进而可以挥毫创作书法作品,则是花甲后这十年多。
   我不无遗憾地发现,书法在二十世纪中叶,起码在我的遭遇,这个链条中断了。中国人一定有对书法审美的遗传基因,少年涂鸦就可以掂起毛笔挥洒,与识字一起借助汉字抽象线条的舞弄,独立地培育出丰富的审美感觉和难以言说的美学意识,由之可以通绘画、通音乐、通诗歌、通建筑、通哲学,等等,几成中华文化夺人眼目的万里长城。
   但是,痴迷于一个“快”字的时代,在简单粗陋的工具论驱使下,许多精致的东西被轻忽了。毛笔被硬笔(铅笔、钢笔、圆珠笔)取代,书法课不明不白地被删掉了。虽然在壁报、大字报、喜报、决心书等场面中,为了醒目,毛笔字还在用,但已很少有欣赏书法甚至以书法比拼的意识了。我因被认为字写得不错,于是,一直以来,上述诸项使用毛笔的活儿常常选我上场。我自己也不无沾沾自喜地以为,自己写得还可以,以至后来让我题字,题写书名、报刊名,居然敢于不谦虚地承担。只是到了花甲之后,与当代书法名公巨子盘桓墨海,研读历代书家名作,从头临池学书,才知此前之自负乃无知者无畏也。
   知昨日之非,是我重新学习书法的起点。非者何谓?浅近地说,就是不知书法之天高地厚,以至于软硬不分。书法发展史与汉字形成史相伴相生,其中的崇山峻岭、大河深湖,原来并不了解,或者说知之甚少。所谓“不就是写写字吗”之诘问,即是此类无知者的无稽之谈。对于已是成人的作家来说,学书法先要补知书法的课,扫书法文化的盲,从分清软硬开始。所谓软硬不分,是说只知道无论什么工具都能写字这个共同点,不知工具不同,差别不小。用硬笔自来水在光滑如板的纸上书写,换成毛笔蘸墨在柔软单薄的宣纸上书写,如同从硬化路面突然到了沙漠里跋涉,也如同汽车公路火车铁路飞机航空之换乘,差别大了去了。古人云“唯笔软则奇怪生焉”,为此,掂起毛笔的一刻就要有一种明确的意识或者意念,不要让已成根深蒂固的硬笔书写的习惯势力,来左右毛笔书写的路径。须知,由毛笔换硬笔易,由硬笔转毛笔难。必须从整体上和细节上,按毛笔、宣纸、墨的特点和书法艺术的要求,进行近乎脱胎换骨的改变,学会在沙漠里跋涉,习惯于在天空中飞翔。
   重新学习的要诀就是一个字:临。“我平生都在写字,以文章名世,还不会写字吗?还要像小学生一样从头来吗?”不客气,我和大多数作家差不多,书法意义上的写字,基本不入路。我们许多人不断地遇到这样的难堪:掂不动毛笔,甚至一直连自己的名字都签不好,遑论书法!不要不服气,不愿意“就范”,不屑于临帖,不耐烦临帖,好像文学家追求创作自由似的,追求毛笔书写的自由,自以为是,任笔为体,随意挥洒,结果一定惨不忍睹:越写越熟,越写越俗,无可救药,离书法越来越远。
   扫书法之盲的基本功课就是临帖。从临帖入手,坚持终生。此为书法进步的不二法门。临帖,是中国书法传承的大道,也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捷径,堪称与中国文化传承机制相配套而生的一大发明。
   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是其传统性,文字定型于千数年前,笔法千数年而不变,个人的超越和创造必须在皈依传统之后。史上尚没有不临帖而成书法家的例子,估计当代和今后也不大可能有例外。因此,舍临帖而无书法传承。
   所谓捷径,是说一个“临”字统摄了书法传承的基本路径。这是因为,实践性是中国书法的又一重要特征。书法不是说出来的,是写出来的。临帖,让人一下子触摸到书法细节微妙的质感,充分地感觉到作品整体流动的气韵,具体而微地体悟书道。仿照“书中自有颜如玉”的说法,可以说,临中自有道、法、技,临中自有形、气、神。所谓“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”,临即运用,临必存心,心手双畅,得心应手,跟着碑帖“亦步亦趋”进入传统,一步步登高履深,入于大家之门,站在巨人肩上。
   临帖,说俗一点,是特许的光明正大地“偷窃”和“抄袭”,是类似工业手工艺借用已有的范型重铸。在临帖中校正、浇铸,也在临帖中扬弃、创造。不用担心说临帖是重复复制,就像不用担心说你写的像王羲之一样,那岂不是无上光荣!也不用担心临帖无个性而死,只会临而活,临而生,尤其作家临帖。当然,临帖本身是系统学问,有普适之规律,有系列方法,选择顶尖的具有代表性的、同时适合自己性情气味的,逐步形成和建立自己的一套路径和机制,对于在文学活动中养之有素的作家,应是轻车熟路。这里不须细说。一般说,临是慢功,急不得,急也没用,急了必重来。但是,悟性高,路子对头,慢了可能快。
   我这样说临帖,不是要把书法的这个入门话题过分强调,而是我攻书的重要体会,也是我认为对像我一样需要补临帖这一课的习书作家,具有特别的针对意义。而且我认为,对于以创造为使命、以自由为生命的文学家,不用担心这个会成为束缚。文学家之临习书法大不同于童蒙临帖,必然临中有悟,悟中有创,甚至临即创,临必创。有一个大家熟悉的联语,我改三个字用来说作家临帖:书山有路“临”为径,“艺”海无涯“创”作舟。这大概也是自然而然、挡也挡不住的。至于书法创作那个巨型话题,这里从略。
   对文学之渊深如海,作为作家多有体会。但对书法文化和书法艺术的深度,尤其对书法创作的难度,则估计不足,很不足。作家不一定都当书法家,但练练书法,转换一下生命和生活方式,调节文学艺术生态,从书艺的角度体悟中华艺术审美的神髓,若能翰墨兼善,既助推当代书法,也助推文学新变,荡起双桨,书文双飞,又何乐而不为? 

永城永兴网络推广 广告投放?

640*60